你討厭的不是你的個性,是你得到的結果!

  很常聽到有些人說:「我覺得我的個性怎樣怎樣,好像不太好。」這些人總是努力的要改變自己性格上的缺憾,不論如何,他們都找得到可以嫌棄自己的地方。

 
  我一直對一件事感到印象深刻,那是我第一次做「超完美男人養成班」的體驗課的時候發生的事。有一個人在體驗課的時候跟我說:「我覺得我個性太固執了,好像不太好,女生好像喜歡隨和一點的。」隔天,另一個人跟我說:「我好像太沒個性了,這樣是不是不好?女生是不是都喜歡有個性的?」
 
  這件事情讓我發現,每個人都會為事情的失敗或不如人意的結果找一個合理的原因,而最後這些失敗,很容易就會歸咎到性格上頭。
 
  事實上,我們沒有人真的討厭自己的個性,我們其實不討厭自己內向、沉默寡言、喜歡宅在家、講話白目,我們討厭的是那些讓我們痛苦的結果。試想,如果你今天內向又木訥,但還是有很多朋友、有很多人喜歡你,你的人際關係、工作方面都沒有問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你還會覺得內向或木訥是個問題嗎?你還會討厭這樣的個性嗎?
 
  這些對自己的厭惡,其實都只是因為不想再得到同樣的結果,讓我們連帶的厭惡起自己的個性,甚至覺得自己性格扭曲,認為只要能改給自己的個性,一切就會好轉。
 
  但個性真的能改變嗎?又或是說,只有改變個性一條路嗎?
 
  從業的這幾年來,已經不知道有多少男男女女跟我說過,自己因為害羞內向的關係,錯過了多少戀情、造成多少人際關係的障礙,他們一個比一個嚮往熱情積極活潑健談的個性,希望自己可以砍掉重練,再也不要當個內向的人。因為自己的個性,讓他們以為與自己相反的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改變個性變成了他們心中的唯一解,可是他們卻忽略了那些與這個假設不同的結果。他們不去看許多活潑健談,但人緣不好的人;他們也不去看那些沉穩安靜,卻受歡迎的人。他們沒有去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而是用歸納法的方式,做出了似是而非的總結,然後一心相信事情就是如此。
 
  其實從個性到結果,這中間有非常多的變因及可控因素,這中間的路徑是:個性->想法->行為->結果,而不是:個性->結果。所以我們可以在各種人身上發現,相同的個性不見得會得到相同的結果,真正導致我們得到這些結果的,不是我們的個性,而是我們的自由意志最後做出的選擇。
 
  舉個例子來說吧!以前我在當業務的時候,全辦公室的同事幾乎都活潑熱情外向,但每個人的業績卻不盡相同。其中有兩個同星座的同事,一個永遠是第一名,另一個永遠是吊車尾,但他們不僅星座一樣,連在這個產業的年資與成交能力都不相上下,為什麼最後卻有這麼大的落差?
 
  答案是選擇。第一名那個喜歡輕鬆的生活,雖然他每天準時下班,但他總是很有紀律的在每個時刻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其它時間就跟我們一起打電動,時間到了準時離開;吊車尾的那個,也喜歡輕鬆的生活,每天也準時下班,但他選擇在上班的時候做各種他想做的事,例如去幫車換輪胎,或是跟女朋友講電話,然後每天等著天降客戶給他。
 
  這兩個人的個性有許多地方都很相似,連喜歡輕鬆跟準時下班這點都一樣,但他們個性->想法->行為->結果的這條路徑,出現了很大的分歧,最後導致他們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就是選擇。
 
  再舉個例子吧。我認識兩個正妹朋友,她們都很多人追,但她們也都很務實,會將對象的情緒面、經濟面、相處狀況、個性,還有自己喜歡對方的程度,都一併考量到「是否要跟這個人交往」裡。她們同樣都需要長時間的考慮跟進行評估,但不同的是,其中一個在進行完評估之後,會勇敢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即使知道前路漫長,會有許多困難跟阻礙,但她有勇氣去面對;另一個呢,則是習慣性的逃避,在想不到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以前,就選擇不斷的逃避,也不去看清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為了逃避那些或許根本不存在的恐懼,就什麼都不做。最後這兩個人在感情上,當然不會得到同樣的結果,因為她們分別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不同的選擇。
 
  所以決定結果的,根本不是個性,而是我們的自由意志做出的選擇。個性或許會導致我們有類似的想法、類似的恐懼,但最後決定做出什麼選擇的,並不是個性,而是那個當下我們是否決定要跨出去,是否決定要做出改變。
 
  個性它不該被討厭,因為所有的特質,每個人身上都有,而這些特質組合在每個人身上,都是獨一無二而且美麗的。我們因為無法活出更真實的自己,而去責怪自己的性格、甚至想扭曲自己的性格,對於我們想要的未來不僅沒有幫助,對自我更是一種嚴重的傷害。我們把自己選擇的責任推給了個性,然後對著它生氣,但老天爺啊!它根本什麼都沒做,做出這些決定的人是你。
 
  面對那些你不想要的結果,你該解決的不是你的個性,別再把錯推到它頭上,你該改變的是從個性到結果中間的途徑,從那些想法著手、從那些框架跳脫、從那些行為開始變動。你的個性不是問題,你個人更不是個問題,唯一的問題是在每個當下,你為自己做了什麼決定,而你是不是能為這些決定負責。

2 thoughts on “你討厭的不是你的個性,是你得到的結果!

  1. 一直把对自己内心恐惧的讨厌当作对自己害羞个性的讨厌
    Dana 觉得我们对自己恐惧的讨厌是一种逃避的心理吗?不逃避就不会恐惧?

  2. 读完感觉我一直把自己不敢面对现实的恐惧当作对自己害羞性格的讨厌
    亚瑟,是不是如果可以勇敢面对现实是不是就不那么容易害羞了呢?

Comments are clos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