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關係裡的錯誤解讀2——對方的自由是對你的背叛

很多人將「伴侶」視為一個整體,而忽視了所謂的「伴侶關係」,指的其實是兩個個體集合成的群體。

將「伴侶」視為一個整體的概念,會讓我們在關係裡蒙受許多根本不需要的苦難,因為我們會將對方屬於個體部分的自由意志,視為對「伴侶」這個整體的背叛。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的伴侶在你生日當天,決定跟朋友去露營,你可能就會深受打擊,因為你會認為「你的生日(或可代入其它你認為重要的東西)對於這段關係而言,應該優先於任何其它事項」。所以當對方的自由意志看似不符合這段關係的最大利益時,你就會感到受傷、憤怒。

但事實上,你們不是一個整體,你們是兩個不同的生命,你們並非以兩人為一個單位出現在世界上,所以當然不可能永遠以兩個人為一個單位來思考。

這就像你的伴侶如果拉著你打電動或看韓劇,你可能會心生不耐一樣,那不是你的自由意志想要做的事情,你有在同一時間選擇其它愛好的自由。

而在伴侶關係裡,終極的恐慌莫過於「被拋棄」——當對方與你的未來方向不同、規劃不同,甚至對方想體驗其它形式的感情關係時,人們都很容易將對方這種想追求自由的渴望,視為對自己及對這段關係的背叛。人們幾乎無法理解對方想要體驗各種事物的自由,與「我值不值得被愛」是毫無相關的。

當對方基於想渴望其它事物的自由,而無法將你的利益放在第一優先時,你就會感到受傷,認為自己不重要、對方不夠愛自己、自己不夠好、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但這些其實全都是誤解,在這種認知底下形成的愛只是一種控制,而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定位系統、需要交換手機密碼以供檢查的由來。

如果這個概念用來解釋感情,對你來說太衝擊,那麼我們不妨看看另一種常見的「誤以為集合是一體」的概念——過於緊密的家庭關係。

許多父母會在小孩離家後,要求孩子多久要打一次電話回家、多久要回家一次,不管小孩的意願為何。如果小孩不願意,這些父母(常常是媽媽)就會說:「我朋友家的小孩每天都打電話回家、每個禮拜都回家好幾天,我只是要求你一個禮拜打回家一次,不過份嗎?我已經很開明了吧?」

我不知道「別人家的小孩每天打回家」是不是流傳在媽媽之間的都市傳說,但這同樣也違反了孩子的自由意志,只因為父母相信這樣才是「一個家」、這樣才有家的樣子。

但對於離家的孩子來說,他們有很多想要體驗的事,不管是工作、照顧自己、愛情、休閒娛樂⋯⋯,他們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想要做、想要嘗試,而這並不代表他們在離開家後就不愛父母了,只是他們有自己渴望的事物等著他們去追尋。當他們追尋完後,會不會回家?當然會!因為他們的心裡還是愛著父母的,只是肉體沒有時時刻刻在父母身邊罷了。

同理,感情也是這麼一回事:你的伴侶和你自己,都一定有自己渴望要去體驗的事,因為你們只是單一個體,無法帶給對方所有的體驗。

或許你是對方的第一任,他還想要了解一下其它人都怎麼談感情、怎麼在關係裡相處,所以他想去和其它人說說話、他想去體驗看看,那是他的自由;同樣的,或許你不希望自己因為結婚後要把時間花在照顧家庭上,所以想趁結婚前去旅行、去發展自己的事業和愛好,那也是你的自由。

兩個人之所以交往、結為伴侶,目的不是要鎖住我們人生的自由,而是在一種更近距離的形式下去體驗關係、發現自己的盲點,但我們仍是自由的。

不要迷信「如果自己給了對方過多的自由,對方就會離開、會作亂」這種說法,自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權利、本能,沒有誰給誰的問題,即使是伴侶,也沒有讓對方不自由的權利。我們都必須學會尊重自己及他人的自由意志。

如果今天對方選擇離開你,或許是一天,也或許是更長的時間,你都不需要幫自己下一個「我被拋棄了」的註解,只是對方憑著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體驗他所渴望的事物而已。

同樣的,如果你因為害怕傷害對方,而在關係裡綁手綁腳,那麼你也必須知道:你有自由意志,你可以去體驗任何事情,即使現在的你待在一段關係裡。

不自由的關係會讓雙方變得越來越萎靡,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反之,一段自由的關係,雙方可以有更多空間去自我實踐、去享受生命、去體驗一切。每次的相聚都可以為彼此帶來更多新的刺激、新的啟發、新的成長,兩個人會容易變得更加茁壯。

我無意批評任何人做出的任何選擇,這是個人自由。我想說的只是:這樣的關係、這樣的解讀,你感到快樂嗎?如果進入交往,意味著你與對方都必須失去大量的自由、不再能夠懷有自己的感受、不再能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你渴望的關係嗎?每次對方只要不在你身邊、不在你的掌握之中,你就感到不安、恐懼,擔憂對方會不會在哪裡遇到一個更好的對象,這樣的關係你感到舒服嗎?

如果目前你的處境,讓你感到平安快樂自在,那麼很好,保持下去。但如果你發現你已經厭倦了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情緒、這樣的身不由己,那麼或許現在是時候,重新思考到底何謂「伴侶」、何謂「自由」、何謂「愛」了。

祝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